南京购买“安内攘外”
最近,一则关于南京出现“安内攘外”商品的新闻登上热搜,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根据知情人士透露,近日,在南京某古玩市场内,惊现大量印有“安内攘外”字样的商品,包括陶瓷、扇子、挂画等。这些商品售价不等,有的高达数万元,吸引了不少收藏爱好者和游客前来购买。
“安内攘外”一词源自清末,是清政府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时提出的口号,意为先解决内部问题,再抵御外国势力。近代中国饱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欺凌,“安内攘外”也成为当时社会的一种无奈选择。
然而,时过境迁,这句话在当今社会早已失去了其原本的含义,反而被一些人利用来宣扬民族主义和排外情绪。而这些印有“安内攘外”字样的商品,更是让人感到十分不安。
对此,南京市相关部门迅速介入调查,并约谈了涉事古玩市场的负责人。经了解,这些商品均为个人收藏品,并非市场方销售的商品。市场方表示,已要求相关摊位立即下架这些物品,并加强市场管理,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有专家指出,出售带有“安内攘外”字样的商品,不仅违背了社会公序良俗,还容易造成误导,引发社会矛盾和民族对立。在当前国际局势日益复杂的情况下,更需要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
“我非常反对这种宣扬‘安内攘外’的商品和行为,这是一种危险的民族主义倾向,不利于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南京大学历史学教授(化名:张教授)表示。
张教授认为,“安内攘外”的口号早已不适用于当今社会,中国现在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在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而不是搞“安内攘外”。
南京市政协委员(化名:李女士)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她表示,国家的发展需要团结和稳定,宣扬“安内攘外”不仅无助于解决国内问题,还会损害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对外贸易。
李女士呼吁相关部门加大打击力度,严厉查处出售带有“安内攘外”字样商品的行为,同时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导民众正确认识历史,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国家观。
随着调查的深入,一些出售“安内攘外”商品的个体经营户也受到舆论的谴责和抵制。部分经营户迫于压力,主动下架了相关商品,并表示今后将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绝不再出售此类带有政治敏感性的商品。
“安内攘外”商品事件引发了社会广泛反思,也警示我们,在民族情感和国家利益面前,需要保持理性和清醒,避免被极端民族主义思潮所误导。只有坚持包容开放、求同存异,才能真正实现内政外交的良性互动,促进国家繁荣发展。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发表评论